钱江晚报:中外互联网之父乌镇握手
发布时间:2023-08-12
  昨天(17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位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位迎来多位重量级人物,包括TCP/IP协议的主要发明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创立者——“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奠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二钱”之一——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总裁法迪·切哈德等。   75岁的钱华林拿起一份制作成“罗伯特@互联网.中国”字样
大家好,我是您的朋友编辑小铭。今天带大家了解更多新的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昨天(17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位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位迎来多位重量级人物,包括TCP/IP协议的主要发明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创立者——“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奠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二钱”之一——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总裁法迪·切哈德等。

  75岁的钱华林拿起一份制作成“罗伯特@互联网.中国”字样的纸板,交到77岁的罗伯特·卡恩手中。两位为人类互联网事业工作了一辈子的科学家紧紧握手,留下合影。中外互联网之父的工作让你我在1994年全面触网

  卡恩为主发明的TCP/IP协议, 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而钱华林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重要开创者,正是他的工作使中国在1994年实现了全面接入互联网。

  他多年来致力于实现域名的多语种、国际化。域名就是互联网上的门牌,电子邮件地址则是一种关键的域名应用。推广中文域名,就是要让“。中国”这样的域名形式变得和“同样有效——包括使英文字符“.”和中文句号“。”等效。由中国牵头的域名国际化工作,还将使更多的非拉丁字母拥有其域名。

  经多年努力,2010年10月30日,ICANN正式宣布,国际互联网今后可使用中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等非拉丁字母文字注册域名。在2012年6月19日上午10时,钱华林用“钱华林@中科院。中国”这个邮箱地址向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地方的互联网专家发出了电子邮件,这是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这位入选“互联网名人堂”的著名科学家当天受邀担任赠送邮箱的嘉宾。灵机一动 “历史性时刻”成“历史性事件”

  得到人生中第一个中文域名电子邮箱的罗伯特·卡恩兴致勃勃地马上要用它给钱华林发一封邮件。在翻译人员的帮助下,卡恩打开邮箱,俯身在电脑前,敲下:“我非常高兴能亲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似乎是键盘出现了问题,无法敲出“m”字母,以致拼不成“时刻”(moment)这个词。不知卡恩此时是否想起在人类首次尝试互联网连接时,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输入“login”一词,在输入到“g”字母时系统崩溃的往事。只见老人灵机一动,将“历史性时刻”改为“历史性事件(event)”,顺利写完了这封邮件。署名是他的昵称:鲍勃·卡恩。

  随后,切哈德也写了一封邮件。他同时高度评价中国在多语种和国际化域名工作中发挥的引领作用。钱华林打开“钱华林@互联网.中国”邮箱,查收这两份邮件。满头白发的老人用略带激动的声音准确地逐词念出同行们的贺辞。

  在场的许多人都能够深切体会钱华林的心情。CNNIC主任李晓东说,中文电子邮件地址从一项主张变为现实,经历了十余年曲折历程。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国际化域名工作组首任联合主席庄振宏说,在推广“。中国”遇到的难题中,30%是技术问题,70%是体制机制问题,等于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需要经过漫长、艰难的谈判。更多机构和网名注册中文域名市场前景看好

  中文域名为何值得如此追求?钱华林表示,域名的多语种和国际化是互联网普及后的必然要求。

  “起初,使用互联网的基本上是各国知识精英,只有英文也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他们不谙英文,就会觉得现有的域名难认、难记。”钱华林说,“域名就是招牌。我见过许多很有名的中国企业,不得不注册一个英文域名,结果客户上网时就认不出它来了。在俄罗斯、德国等许多国家,企业和民众都有多语种域名的需求。”

  庄振宏表示,看好中文域名的市场前景,相信将有更多机构和网民注册中文域名。(记者 曾福泉)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或者网友投稿,如您发现有文章有不准确的地方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联系QQ:21241043】

365整形网 方舟号